初三一轮复习马上就要展开,我们都知道一轮复习很重要,但一轮复习的关键是什么?绝不是简单地重拾已经学过却忘掉的知识,某种程度上来说,一轮复习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是在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之后而展开的一种全新学习。这种综合的核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所有知识的综合。由于知识遗忘,让很多同学感到很不适应,做题慢,没有思路,主要表现在期中考试成绩在全班或全校的名次发生巨大变化,这就是榆中中考复读一轮复习大洗牌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题时涉及到已经遗忘部分的知识点时应及时复习,而不是苦思冥想,更不是等到以后再说,这样的话复习到了后面的知识,前面的又会忘掉,结果是永远不会综合。建立所有知识间的关联成为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三个知识点中考查两个知识点就要三种组合,四个知识点就要六种组合……学会的不是有多少种组合,而是组合的方法,这就是知识的关联。知识关联起来相当于一个复合知识点,这样你学会的知识就会剧增。例如:学会一个化学方程式,把其中一种反应物进行替换,就是一类反应,另一种反应物再替换,又是一类方程式,还可以两个都替换,多向拓展,通过知识的关联大大拓展。在做题时,即使陌生方程式,也会有某种程度上的熟悉感。在做榆中中考复读一轮复习规划时必须要紧密结合这3点制定中考学科复习规划,但是单单只把这3个要点分享给各位家长似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面对这个问题,家长们想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不会,家长又不懂。
在最后的榆中中考复读时间,真正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可能性不大,但请家长放下你的焦虑后思考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每年中高考中的黑马现象,黑马的出现恰恰是良好心态的支撑、对自己准确的认知和接纳的结果,同时适时调整备考方法,真正科学高效的利用好临考前的每一分钟,真正挖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尽可能考出最大化既真正把所学知识在考场上吃干榨尽全部考出来,这也就是家长对孩子最后指导的主题。在临近高考的最后全封闭中考复读阶段,调整学习的心态与方法,树立对自我自信心。其一、希望学习成绩好的动机是好的,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取得一个好成绩,关键是对知识的掌握,学习成绩只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检验手段。其二、放下功利性,真正全力以赴做好每一分钟做好当下;其三、接纳失败回归平凡,目光放在未来而不是一个高考。其四、学习不是死学,苦学的题海战术,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时间一天天的临近,您还在为了孩子而焦头烂额吗?您应该放松心态,让孩子在冲浪中成长。
新高考改革对有意向选择复读的考生来说,是风险,还是机会?高考关系到无数考生的前途命运。明年,北京开始高考改革,考生将参加新的考试评价体系。通常情况下,发挥失常或未能考上心仪学校的考生可以选择复读。而今年的考生是传统高考模式下的最后一届考生,假如他们选择复读,将面临一个全新的考试评价体系。这种情况下,全封闭中考复读是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新高考改革对有意向选择复读的考生来说,是风险,还是机会?有关专家建议,2020年高考考试形式变化非常大,考生复读将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复读一定要非常谨慎。如果选择复读,考生首先面临的就是选科。新高考将不再文理分科,语数外之外的三科需要选科,且考试由3科一张卷变成3科三张卷,分数不再是单纯的卷面分,而是要跟一起选一门学科的人去排队,即所谓的“等级赋分”……有人认为,新高考选科为考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可以允许避开弱势科目,对有些学生是有利因素。在中国高教学会《高校招生章程评价》课题组组长张艺执看来,这种情况确实对部分有明显偏科倾向的学生有利,但偏科毕竟是少数情况,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卷面分不是最终成绩,而是要跟选同一门学科的学生去排队。”新高考改革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设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等级赋分。简单来说,就是对考生的卷面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而后依据考生卷面成绩排名所在的等级区间,赋予其对应等级的分数。等级赋分会导致科目高分与低分之间的分差缩小。传统榆中中考复读中,最高分100分,最低分0分,每一科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差100分。而新高考下,根据等级赋分的原则,每科最低分数是40分,最高分数是100分,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的差距是60分。这意味着区分度有所降低,也会影响到同一分数段的竞争激烈程度。根据往年数据统计,不少复读生并非“没有考上大学”,而是“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这类考生分数往往并不低。
知识来自于课堂,运用却又高于课堂。现在,高中生的学习的竞争越来越大,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同学除了要忙学校的学习,还自主进行了补习班的学习。然而,即使是这样,很多榆中全封闭同学并没有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是因为课堂的学习并没有夯实好。想要事半功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充分利用课堂。无论在高三的哪一轮复习,课堂都是十分重要的。做好这三点,轻轻松松玩转课堂内外,最大化最有效的提升自己。很多同学的预习都是这样:拿出课本,把内容过一遍,注解看看,然后可能再看看辅导书的框架结构和一点习题就结束了。这样的过程没问题,但是同学们要注重根据不同的科目,采取不同的预习战略,而每个科目的不同板块,预习也很有讲究,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预习。拿同学们都要学习的语文做个例子,语文主要以课本为主如果是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的课文,预习就相对简单,通读全文,勾出生僻词和自己觉得写的好的句子,再看看课本自带的习题自己在头脑里构思就差不多了,不用花过多的时间,而对于诗词特别是文言文,预习就要多花功夫。一般来说,全封闭中考复读不会一次课时就上完一篇文言文,根据平常老师的进度,把下节课的内容复习即可,通读一遍,把不熟悉的字词标上拼音,然后根据文末的注解,试着自己翻译一遍,这点很重要,不仅是在预习,也相当于在练习自己的翻译能力了。而像数学、物理这样的科目,主要以辅导书为主,书上内容比较浅,重点是借助参考书来梳理知识,同时将辅导书上简单的题目自己过一遍,掌握大概的内容。无论是什么科目,大家都要记得标注重点和疑难点,在上课了之后重点听,如果还是不明白,下课及时问老师问懂。我们都想提高课堂效率,但是,科学证明我们是很难在40分钟里完全一直保持高度专注的,同学们要善于抓住一些不重要的点给自己“放小假”,比如老师读语文课文的时候,地理老师在讲些小故事的时候,这种时候就可以放松下大脑。那我们应该如何更加高效的在课堂上学习呢?给自己布置任务。强迫自己将老师讲解的内容在课堂上消化,并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这就是重点。比如文言文,老师边带着翻译,自己也要跟着翻译,并记住新出现的通假、意思等,及时消化;数学把公式记住,并消化课上习题,连成一个体系……这些都是提高效率的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