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绩已出,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无非一种——考得好;忧愁却分很多种:有的人在入读自己不喜欢的高中和复读的分叉路口难以抉择;有的人在参加贯通培养、进入不入流高中、读职高和选择比较好的初中复读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定;还有的人选择逃避,甚至放弃继续学习……“中考复读”在每一个“中考失利”考生的选择中都占了一个选项,但这个选项却被很多人耻于提及……其实中考复读并不可怕!它就如攻略游戏里的“读档重来”,读档重战一次,不仅能借鉴上一次的经验来避免这一次的失误,还能最终拿下成功的战利品通往下一关。当然,人生并非只有上高中、上好高中这一条路。但是,既然“不甘心”进入不满意的高中,既然从小就怀着“名校梦”,何不给自己一次机会呢?英雄不问出处,读比较好的初中复读高中,通过努力学习,将来考取理想大学,掌握一技之长,一样可以大有作为,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高三的艺考生们倒计时最后30天,十年磨一剑再经历最后一个月剑就要出鞘了,面临最后的平凉初中复读,学生们不敢怠慢,家长更心急如焚。那么作为一名高三艺考生家长,你需要做什么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最后的备考阶段呢?高考生面对的问题有很多,家长要当个多面手,扮演好多个角色。家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不要刻意制造一个一切为了学生的高考紧张沉闷压抑的氛围,少谈高考反而有利于高考;家长之间要和谐,减少矛盾,“高考无战争”;“看透不说透”———一种心照不宣的沟通和提醒,不过度关爱。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平常心、平静心、理解心、爱抚心、激励心、信任心;高考快乐,快乐高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复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应对策略,只要学生是对的就可以。家长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慰学生应对各种烦恼,如:记忆力下降;水平不升反降;考场紧张;压力和焦虑等。家长要降低期望值,宁愿低些也不要太高,压力宁愿小些也不要过大。过高的期望会造成家长心态的失衡,会给学生施加不当压力。怒其不争,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退缩逃避;责怪埋怨,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逆反;高分要求,可能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学习施压,可能会使学生无所适从。特别提醒家长,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接受学生现实表现和现有能力,合理施教,变怒其不争为激励促进;变责怪埋怨为冷静劝导;变高分要求为适当指标;变学习施压为放松调节。在平凉初中复读积极的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几乎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但是来自亲人的暗示,常常会有夸大和期望的成分。所以,不要轻易地给孩子下定义。当孩子确实在某一阶段,某些方面做的不够出色或遭遇挫折时,家长不妨说:“我相信你下次会做的更好”“你一直是最棒的”等。
不知不觉中,距离平凉初中复读只剩下十天的时间了。黎明前的黑夜是最难熬的,想奋斗又觉得时间不够,想放弃又万分不甘心。关于焦虑,在这个时间节点,焦虑很正常。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将大把时间浪费在焦虑上,想象失败或者成功的结果。我们经常会设想了许多目标,但却将时间浪费在焦虑上,于是既定目标无限延后,焦虑也随之成倍堆积。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好像复习的作用也越来越小。但小编想说,与其担心结果,不如脚踏实地的努力。我们不能预测未来,但我们能把握现在。强制自己将注意力放在眼前的题目上,多做几道题,多背几个单词,将知识点从头到尾再梳理一遍,说不定高考的时候就碰到了呢?我们不能保证这几天的复习有极为巨大的改变,但如果不抓紧这几天的时间,你只会比之前更差。许多艺考生会觉得差了几个月的文化课,缺了多次月考、模拟考的实战历练,导致在高考的时候不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但其实,作为比较好的初中复读艺考生的我们在真正的高考上是有优势的。模拟考和高考实战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还有下一次机会,一个是一考定终身。正是因为这种本质的差别,许多大文大理的考生可能会在高考时发挥失常;但艺考生不一样,每一次的艺考对于我们而言都和高考一样,只有一次机会。在这样一次次的实战历练下,我们已经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也正是因为如此,小编认识的艺考生们绝大多数都在高考中都是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其实高考真的没有家长老师说的“一考定终生”“失败了就是人生的失败者”之类的那么吓人,虽然进一个好的大学会对你的人生有着很重要的积极影响,但高考也只是对你一个人生阶段的总结而已。
高考结束后,新学期即将开学的时候,部分学生和家长可能因为某些原因需要转学,或去其他学校借读。但在决定转学或借读之前,家长应该要了解事关转学生或借读生切身权益的几件事。下面就跟博大教育学校一起来了解一下平凉初中复读。一,国家每学期给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育补贴金可能无法享有。国家每学期对每个在校学生都会给予数额不等的义务教育补贴(约400多元,各地区可能不同),要求是该生在籍在校,即人和学籍同时都在就读学校方可享有补贴。如果你是借读生,那么这个补贴你可能享受不到。二,国家的贫困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可能享受不到。因为要求也是在籍在校,每个学校都是限制在一定名额范围内,学校自然愿意留给本校在籍在校确需帮助的学生。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对于转学生、借读生影响也是最大的一条,即中考及中考招生录取上有较大影响(高考没有影响)。初中阶段的转学和比较好的初中复读在中考录取中将享受不到省属示范高中的指标到校生的资格。只能参加到省属示范高中的统招计划中。因为省属示范高中为保持本地区教育均衡,将其指标到校的资格认定要求是初中三年都必须在籍在校,而中途转学和借读很显然不符合这一要求,自然享受不到指标到校权益。可能家长认为这影响不大,其实不然,省属示范高中在地区内各初中学校指标到校的分数不同,如甲同学中考成绩700分,应该算比较好的了,在A学校就读,如果A学校的指标到校生分数线可能是705,那么该生将上不了示范高中,但如果甲同学在B校就读,而B校指标到校分数假如只有640,那么该生肯定能上重点高中。当然,转学和借读的学生可以走统招计划,但是家长应该要知道,统招的分数可是高离谱,假如中考满分810分,示范高中的统招分可能要750分甚至更高,就更难上了。
新高考改革对有意向选择复读的考生来说,是风险,还是机会?高考关系到无数考生的前途命运。明年,北京开始高考改革,考生将参加新的考试评价体系。通常情况下,发挥失常或未能考上心仪学校的考生可以选择复读。而今年的考生是传统高考模式下的最后一届考生,假如他们选择复读,将面临一个全新的考试评价体系。这种情况下,比较好的初中复读是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新高考改革对有意向选择复读的考生来说,是风险,还是机会?有关专家建议,2020年高考考试形式变化非常大,考生复读将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复读一定要非常谨慎。如果选择复读,考生首先面临的就是选科。新高考将不再文理分科,语数外之外的三科需要选科,且考试由3科一张卷变成3科三张卷,分数不再是单纯的卷面分,而是要跟一起选一门学科的人去排队,即所谓的“等级赋分”……有人认为,新高考选科为考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可以允许避开弱势科目,对有些学生是有利因素。在中国高教学会《高校招生章程评价》课题组组长张艺执看来,这种情况确实对部分有明显偏科倾向的学生有利,但偏科毕竟是少数情况,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卷面分不是最终成绩,而是要跟选同一门学科的学生去排队。”新高考改革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设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等级赋分。简单来说,就是对考生的卷面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而后依据考生卷面成绩排名所在的等级区间,赋予其对应等级的分数。等级赋分会导致科目高分与低分之间的分差缩小。传统平凉初中复读中,最高分100分,最低分0分,每一科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差100分。而新高考下,根据等级赋分的原则,每科最低分数是40分,最高分数是100分,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的差距是60分。这意味着区分度有所降低,也会影响到同一分数段的竞争激烈程度。根据往年数据统计,不少复读生并非“没有考上大学”,而是“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这类考生分数往往并不低。
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进入后期时,常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有时头脑昏沉,心情烦躁,感觉学习无法向前推进的现象。其实,这是高考复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这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事实上,平凉初中复读的心理专家通过反复模拟实验发现,人们在技能练习中,成绩并不是直线上升的。“高原现象”也是高三复习中的规律性现象。出现高原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同学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复习学习动机弱化、兴趣降低、情绪厌烦、身体疲劳;其次是各门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自己一时很难找到突破口。其实,随着高考复习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高原现象”的出现和存在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只是各个考生经历“高原反应”的时间长短不一,轻重程度不同。但高原现象一般都会给考生带来心理上的紧张情绪,感到莫名的烦躁恐惧,郁郁寡欢。这些痛苦的心理感受让不少同学感到失望、忧伤,甚至是绝望。而且,在“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这二者之间严重失衡时,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产生认知困难、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不敏捷、丢三落四等现象。很多同学对此是苦不堪言。“高原现象”容易影响人的情绪,降低自信心,使人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产生急躁、焦虑心理。克服“高原现象”是高三中的一道难关,但这并不意味着“高原现象”无法逾越。只要我们及时分析“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就能消除其负面影响,从而使高三复习更上一层楼。初中复读哪家好小编提醒备战高考是个艰苦的历程,那么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战胜“高原现象”这只“拦路虎”。其实,这种现象不是缺乏学习的氧气,而是缺少克服和摆脱的勇气与方法。我们一旦了解了“高原现象”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当然,每个考生由于各自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复习心态的不同,进而产生的原因也有所不同。